研发中心

新材料研发中心

青岛大学绿色催化与能源材料研究组负责人于建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师从催化和红外光谱领域资深专家辛勤研究员和刘中民院士,同时受原国际催化学会主席李灿院士的悉心指导。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理科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作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人才引进回国。曾获威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青岛市科技支撑等多项研究课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在Adv. Funt. Mater.,Nanoscale,Chem. Eng. J.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引用次数高达160次),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2篇。

课题组依托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具备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课题组现有固定研究人员数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邹志刚(南京大学);催化资深专家1名:辛勤(大化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邓友全(兰化所)、杨启华(大化所)、韩洪宪(大化所)和朱永法(清华大学);知名教授1名:徐杰(大化所)。另外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硕士学位研究人员4名。另有流动人员包括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1名,形成了一支合理的研究团队。

课题组瞄准国家能源规划和地方蓝色经济的发展需求,以绿色化学和工业催化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为学科导向,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密切结合,形成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分支:

(一)绿色化学化工技术和催化过程

1. 功能化离子液体及其催化技术

通过对功能化离子液体创制、表征及其在绿色化学化工过程中应用平台的建设,形成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化学化工和清洁能源电解液研究基地,发展出一系列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绿色化学化工和催化反应过程。

2. 绿色催化羰化与过程

主要开展绿色羰源和相关羰化过程关键技术与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并结合平台优势联合山东企业开展技术成果的工业化验证,将可产业化的技术成果快速进行转移转化,为绿色化学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成果转化提供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

3. 纳米催化材料及其绿色化学化工应用

通过对纳米催化材料创制、表征及其在绿色化学化工过程中应用平台的建设,形成基于纳米催化材料的绿色化学化工研究基地,发展出一系列基于纳米催化材料的绿色化学化工和催化反应过程。

(二)太阳能光催化与光电化学转化

1. 铋系光阳极的组装及其光电化学分解水的性能研究

低维光电极材料的开发与高效太阳能水分解性能的研究:掌握合成尺寸均匀可控半导体量子点/线结构的化学方法,探索形成有序三维量子点/线自组织阵列的有效途径,研究可应用于量子点/线光生载流子收集及传导的电极材料。 研究量子结构/电极材料复合体系的界面结合机制,及界面结构在载流子分离及输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新型光阳极的组装及其光电化学CO2还原性能研究

设计制备新型半导体材料,革新光电极的构筑理念,优化电极有效层微观结构,揭示激子产生扩散机制,提高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

(三)环境友好的生态修复材料和环境污染物治理材料的开发

由于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或者是由于自然或者生态变化造成的环境生态的盐碱化、干旱、海水侵蚀等已成为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尖锐的现实问题。利用可再生资源,获得环境友好的生态修复材料和环境污染物治理材料,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