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研发中心团队成员介绍
作者:    日期:2021-02-24    阅读: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 李立伟,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工程实验室主任,寿光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人选,青岛大学三层次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2002年9月,在国有上市公司烟台东方电子集团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2007年1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气系,获工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被EI收录15篇。近年来作为负责人在研或已结题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及生产)、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委托项目3项、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10余项、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项目1项。

20117月开始一直致力于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研发工作,至今已经成功研发出民用BMS产品3个系列,军用BMS产品3个系列,动车组用BMS产品1个系列。其中民用BMS系列产品已经大批量应用在低速电动车、高速电动车、物流车、纯电动大巴车、混合动力大巴车等;军用BMS产品已在某军用车载电源系统中批量列装;动车组用BMS产品在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列车上经过了近两年的运行验证,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本团队所研发的产品,均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测和状态维修;高速列车运行监测及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开发;可再生能源接入与智能配电网技术;电能质量调节与控制。

联系电话:13905328817Emailytllw@163.com

吴新振,男,196410月生,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委会委员。曾获清华大学电机专业学士学位、东南大学电机专业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9年起在青岛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作,并于1989年、1992年、1996年、2000年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电机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军工装备多型特种电机系统的研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防重点项目子课题6项、其他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省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省优秀实践成果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电机系统分析、设计与控制;多相感应电机系统;多相永磁电机系统。

张智晟,男,197512月生,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负责人。1998年和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别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天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晋升副教授。200611月到青岛大学工作,2012年晋升教授。从事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智能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7项,教研项目5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0篇。参编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3篇。被《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聘为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戴作强,男,19623月生,工学硕士,教授。近年来共主持与参与科研项目9项,其中纵向项目8项,横向项目1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一种直流降压电路”;“一种动力电池电极用放松螺栓”;“一种制备原位掺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方法”;“一种制备碳包覆磷酸铁锂锂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高压、低温方法”。纵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双功率流内燃机多缸工关联问题研究”、“双功率流内燃机工作过的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主持校科研基金1项“动力集成式水泵的研制”;主持山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多缸内燃式水泵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系统的研制”;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技术开发项目”;主持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电源系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参与国家“863”课题1项“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工艺技术与正负极匹配技术研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基于新型高安全性隔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横向项目:参与青岛威能电动车辆电控有限公司重点项目1项“车用动力锂电池组关键技术开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篇;作为第一作者的7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6篇被EI收录。

王凯,男,19859月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元器件专委会委员,IEEE PES风电/光伏技术委员会(中国)海洋新能源及波浪能技术分委会委员,山东电子陶瓷委员会专委会委员,首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学科专业导师),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核心成员,青岛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和院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委员, 校教代会和党代会代表,院党委委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曾在青岛大学电气工程系—大连理工大学(保送)电气工程获学士、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证书,以特聘教授引进至青岛大学。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和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等奖(第1),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专著1(1),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1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8项,教研项目5项,参与项目10余项。获Applied Energy 和电机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19年),担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Applied Energy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源学报等审稿人。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Energ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

获青岛大学优秀硕士生指导教师(2020),指导学生获青岛大学优秀学位论文(2020),指导学生2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指导研究生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研究生已毕业10(1人北理工读博,7人国家电网,1人宇视科技,1人中铁建投资集团)

指导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12项,指导竞赛(主要包含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和美国数学建模等)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储能器件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储能元件;新能源的存储;分布式微网与储能;能源互联网等。

,女,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师。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论文4篇,第一作者论文被EI收录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电力公司委托项目“发电机和变压器参数辨识算法程序开发”、“基于多时段同步实测数据的发电机实用参数辨识算法开发”和“基于广域信息的参数辨识系统运维”等。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程利荣,男,196412月,硕士,副教授,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专业。发表论文3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6项,青岛市科技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编著作3部。主要研究方向: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控制;PLC;单片机技术应用。

倪荣刚,男,19874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电气工程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2006-2017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相继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2016年,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累计被引200余次,H因子6。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 Ind. Electron.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等电气工程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44.18,并担任上述期刊以及IET Electr. Power App.IEEE Trans. Magn.、电工技术学报等SCIEI期刊审稿人。在电气工程领域顶级会议1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EPE 2016)作tutorial报告,并担任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ICEMS 2019)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受理发明专利3项,译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曾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十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8)、优秀毕业生(2017)、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等。承担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电机学》、硕士研究生《电机运行分析》、《永磁电机理论与控制》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电机与功率拓扑,电机系统能效优化与高品质控制,无传感器控制等。

彭飞,男,198610月生,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现为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教师。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pplied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7项。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专项资助项目1项,主持在研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要研究方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优化控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与状态评估;光伏储能发电系统优化控制等。

电话:18560616221;邮箱:kilmer_pf@126.com

张明,男,19792月生,分别于2001年和2009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至201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任Research Fellow2017年至今在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任教。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混合储能系统,2019),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智能电网,2010)、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EMA)项目1项(电池管理系统,2011)、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项目2项(混合储能系统,20132015)。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电网;电池管理系统;混合储能系统。

Emaileezm@qdu.edu.cn